“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我省四大功能定位之一。近日,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河北省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规划》。未来河北城乡将发生哪些令人欣喜的新变化?
一、培育发展新生中小城市优先培育基础条件好、区位条件优、发展潜力大、经济实力强的县级市发展为高标准的中等城市,到年,定州、辛集、三河、霸州、迁安、任丘等发展成为5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努力建成京津冀城市群特色节点城市。
新生中小城市名单
50万以上人口城市(7个):定州市、辛集市、三河市、霸州市、迁安市、任丘市、正定县
20—50万人口城市(27个):晋州市、新乐市、遵化市、涿州市、高碑店市、黄骅市、河间市、泊头市、深州市、南宫市、沙河市、武安市、平泉县、玉田县、滦县、固安县、香河县、故城县、安平县、威县、清河县、宁晋县、永年县、磁县、大名县、涉县、魏县
支持其他县城发挥比较优势,精准定位、错位发展,推进具备条件的县有序改市,到年多数县城发展成为具有特色风貌、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新生小城市。二、有重点地培育特色小城镇
全省重点培育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小城镇。
省级经济发达试点镇名单(23个)
井陉县天长镇、无极县张段固镇、平泉县卧龙镇、宽城满族自治县峪耳崖镇、怀安县左卫镇、昌黎县靖安镇、玉田县鸦鸿桥镇、迁西县三屯营镇、三河市燕郊镇、霸州市胜芳镇、涿州市松林店镇、定兴县固城镇、肃宁县尚村镇、泊头市交河镇、枣强县大营镇、隆尧县莲子镇镇、巨鹿县西郭城镇、任县邢家湾镇、平乡县河古庙镇、武安市磁山镇、曲周县河南疃镇、定州市李亲顾镇、辛集市位伯镇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推动23个省级经济发达试点镇加快向现代新型小城市迈进。三、优化村庄布局科学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镇、乡、村庄规划,对村庄发展定级定位,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的原则整村推进,对保留村、中心村、撤并村实施分类指导、规划和建设。到年,建成0个中心村(由个村合并成)。
1.保留村:每年就地改造个对保留村,一村一策、就地改造。按照“修旧为主、建新为辅,保留乡村风情、改造提升品位”的要求,每年就地改造个左右村庄,保留现有的道路、村庄肌理,延续现有文脉,塑造“一县一特”“一乡一品”的民居建筑风格。
2.中心村:每年启动建设个对中心村,增减挂钩、联村并建。每年启动建设个左右中心村,平均一个中心村撤并整合3—6个行政村,力争5年集中改造村庄个左右,实现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3.撤并村:整合资源、有序整治对撤并村,整合资源、有序整治。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影响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功能增强的村,实行生态移民;对空心率超过50%、剩余户少于户的空心村,实施搬迁整治,开发有市场价值的空心村,用于养老或休闲度假;对纳入城市规划的村,结合新型城镇化进行改造建设,一部分改成城市社区,一部分建成城中的美丽乡村。四、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以实施“四美五改·美丽乡村”(改房、改水、改路、改厕、改厨)行动为载体,全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到年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农村全部建成“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据掌控沧州
此外,规划还提出,沧州的功能定位是:
国家重要的化工和清洁能源保障基地,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的产业支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北方重要的现代物流集散中心、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草案)
总体空间结构
围绕“集核发展、轴带引领、多点支撑”的空间发展策略,我市将构筑“一核、多星、一轴、三带”的城乡空间结构。“一核”指沧州都市区;“多星”指其他各县市城区和部分重点镇;“一轴”指石黄城镇发展轴;“三带”指沿海发展带、京沪发展带和京九发展带。
东部地区以建设河北沿海增长极为目标,做大做强沧州都市区;西部地区积极培育以任丘为核心,以肃宁、河间为支点的任肃河城镇群;引导泊头—南皮、孟村—盐山相向发展,建设成为两个同城化发展地区;选取有发展潜力的37个重点镇和45个一般镇,打造成为专业化特色化小城镇;依据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的建设要求,对全市行政村进行分类指导。
《规划》(草案)中哪些会是您最关心的?记者一一为您梳理。
附图: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一、沧州黄骅将建人口超百万大城市
年,全市形成两个人口超过万的大城市(沧州中心城区和黄骅生态新城)、1个人口超过50万的中等城市(任丘)、11个人口在50万以下的小城市(河间市、泊头市、青县、献县、盐山、肃宁、南皮、吴桥、孟村、东光、海兴)。全市总人口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75%左右。
二、新建6条高速建设8条高铁
加快市域交通体系建设,构建“三横四纵”的综合运输通道。新建曲港、邯港、津石、任德等6条高速公路,建设京九高铁、石衡沧城际、定沧城际、津沧城际、保沧城际等8条高速铁路,改造提升5条国家级干道、14条省级干道,建设覆盖城乡的公路网络,形成以沧州中心城区为中心的1小时通勤圈。
在沧州市区和黄骅之间规划建设沧州支线机场,新建中捷、吴桥、肃宁、任丘4座通用机场。
三、产业形成5个集群
构筑“五群、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五群”分别为中部高端制造产业集群、东部装备制造和化工产业集群、东南部管道管件产业集群、南部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和任丘石化产业集群;“多点”指散布于沧州市域的多个产业园、产业点。
四、青县沧县渤海新区将成沧州中心城区
扩大沧州中心城区规划管辖范围,整合青县、沧县、运河区、新华区、渤海新区,建设大沧州都市区,规划总面积平方公里,现状约万人。未来形成“一城、五区、三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城”指沧州都市区;“五区”指新华区、运河区、渤海新区、沧县、青县;“三组团”指沧州中心城区、黄骅生态新城和青县城区。
年,规划区城镇人口万,城镇建设用地平方公里。其中,沧州中心城区万人,建设用地平方公里;黄骅生态新城万人,建设用地平方公里;青县县城35万人,建设用地48平方公里。
按照港口、产业、新城、腹地四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发展思路,促进人口、产业等生产要素向渤海新区集聚,构建“一主两副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一主”指黄骅生态新城,“两副”指临港开发区和海兴县城,“多节点”指各建制镇。加快推进青县与沧州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步伐,依托迎宾大道、饶安大道等4条沧青快速通道,加强沧青交通联系。
五、中心城区重点向东发展
中心城区重点向东发展,西部填空补齐,适当向南、向北发展,形成“两轴、三心、四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两轴”为解放路公共服务轴和大运河休闲景观轴;“三心”为依托东部城区、老城区和西部新区形成东、中、西三个城市中心;“四组团”分别为西部组团、运河组团、新华组团和东部组团。
六、市区新建中小学70所
市区规划居住用地45平方公里,形成29个居住片区,对城中村进行统一集中安置。到年,市区新建中小学70所;新建3医院、5医院;新建8处养老设施和13处体育设施;按照市级—片区级—居住区级三级布置文化设施,每个社区设一处文体活动站。
市区规划工业用地31平方公里,在城市东部和西北部形成两大工业组团。东部工业组团,依托北京现代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汽车、管道装备等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西北部工业组团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议逐步搬迁大化和炼油厂。
七、新建18处市级公园
构建“两环、五纵、多点、网络化”的绿地系统:建设城市环路和高速外环两条环状生态绿地;预留京杭大运河、京沪高铁、迎宾大道、饶安大道、京沪铁路5条南北贯通的城市通风廊道;建设10座大型森林公园,保留人民公园、狮城公园、南湖公园等现有公园,新建18处市级和32处组团级综合公园,实现“米见绿、米见园”,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2平方米以上。
八、形成清风楼北京路东城三个景观中心
延续“运河古郡、渤海狮城、锦绣平原、水脉纵横”的传统城市风貌格局,通过修复运河生态,再现历史文化,激活公共空间,形成“三心、七区、十字轴、水脉绿网”的景观风貌系统。“三心”为清风楼景观中心、北京路景观中心和东城景观中心;“七区”为七大景观分区;“十字轴”为解放新貌轴和运河古韵轴;“水脉”为五环水脉;“绿网”为九宫格绿网结构。
九、建设永济路黄河路两条快速路
按照“非交通高峰时段不拥堵,实现畅达、低碳、智能”的城市交通发展目标,构建“七横十四纵”的路网结构,建设永济路和黄河路两条快速路、28条主干路和59条次干路。规划沿解放路建设轨道交通线路,新建两条快速公交线路,构建“七横、十一纵、七放射”的常规公交通道,新建8处公交枢纽站。
新建地表水厂1座,扩建清源水厂;扩建运东和运西污水处理厂;扩建华润热电厂,新建运东热电厂。
十、5医院
到年,沧州中心城区人口控制在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平方公里,完成以下重点建设项目:
以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项目建设为契机,扩大工业区规模,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预留空间;打造大运河、饶安大道、小流津河、迎宾大道、高铁沿线等5条结构性绿带,新建5个市级综合公园,17处组团级公园,加快环城林带建设和小流津河等12条排干河渠疏通改造;医院,医院功能,医院,新建12所中小学;建设保障性住房1.6万套,改造各类棚户区5.3万户;完成国道改线、黄河路和永济路高架快速路等重点项目。(沧州晚报记者于艳玲)
附图:市域用地布局规划图
附图: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附图:规划区用地布局规划图
附图:规划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图
附图:沧州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图
附图:沧州中心城区绿地结构规划图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