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任丘简介
任丘文化
任丘新闻
任丘要闻
任丘资讯
任丘饮食

新时代赶考路上的河北沧州篇港产城融

“狮城”沧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沧州紧紧围绕构建“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格局,发挥港口、区位、土地三大优势,抓好沿海经济带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和改善人居环境、乡村振兴“四件大事”,全市呈现了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7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主题新闻发布会,沧州市委书记杨慧,沧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梅世彤,围绕“沧州奋力打造河海相济、动能强劲的重要增长极”主题,对70年来沧州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行了介绍。

成绩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去年达.4亿元

杨慧介绍,年沧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4亿元、.8亿元、元,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分别增长倍、倍、倍。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新型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去年沧州城镇人口达.91万人,城镇化率53.64%,其中市区58.84万人。沧州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质量魅力城市、国家节水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等“国字号”荣誉。

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亿元,占GDP比重为7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4%。涌现出“中国铸造之乡”“中国裘皮之都”“中国管道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国弯头管件之都”“中国五金机电产品进出口基地”和“中国电子机箱制造基地”等一批国字号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出“小洋人”“国欣”“妙恋”等中国驰名商标35个。

经济

推进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抓好沿海经济带建设,围绕“以城定港、港城融合、产城共兴”,做好港口转型升级、临港产业聚集和港城建设,推动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在港口转型升级上,以综合港区建成为标志,沧州黄骅港实现由单一煤炭输出港向现代化综合大港的转变,10万吨级、20万吨级航道相继建成通航,20万吨级矿石码头正式开放,正加快打造现代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和“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沧州黄骅港作为雄安新区出海口写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在临港产业聚集上,渤海新区累计完成重大产业投资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家,去年渤海新区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个,同比增长70%,占全市产业项目的61.5%。

在港城建设上,重点推动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相向融合对接、错位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滨海新城。

同时,以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正式获批为标志,全市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写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杜布罗夫尼克纲要》,打造全省对外开放先行先试区和中国面向中东欧国家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

协同

累计引进京津合作项目多个

沧州坚持“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在承接转移中注重升级,推进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累计引进京津合作项目多个,协议总投资亿元,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服装服饰等三大具有明显协同特点的产业加速崛起。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累计产销整车39万辆,带动韩国世源、和信海纳川等一批知名汽车配套企业落户沧州,建成汽车及零部件项目余个,形成9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北京和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签约入园药企家、总投资亿元,41家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东塑明珠商贸城、明珠服饰产业特色小镇整体承接北京大红门、动批等服装商贸企业,1万多家商户落户且无一回流,带动多家服装加工企业入园。

产业

新动能新引擎入统企业近千家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结合实施“万企转型”行动,努力做大做强管道装备、五金机电等“18+7”特色产业集群。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绿色化工、生物医药、主题旅游、时尚服装服饰、现代物流“六大新动能”,培育激光及智能制造、先进再制造、电子信息及应用、航空航天技术、清洁能源“五大新引擎”,全市新动能新引擎入统企业近千家,今年上半年产业增加值对全市工业贡献率达60%。

城建

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带动新型城镇化

杨慧表示,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带动新型城镇化,突出主城区和黄骅新城“双城”相向对接发展。

主城区占地1亩的大运河生态修复及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展示区建成开放,主城区功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沧州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质量魅力城市、国家节水城市。

同时,推进黄骅新城规划建设,形成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和黄骅港区“一主多组团”发展格局。

县城建设成效明显,全市实现省级园林县城全覆盖,任丘上榜“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土地流转率居全省前列。年消灭集体经济空白村,培育一批集体经济强村。开展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

森林覆盖率达31%获评“适宜步行城市”

杨慧介绍,沧州抓住生态文明建设不放松。推动大气热点网格监管试点市工作,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双代”工程、燃煤锅炉淘汰、“散乱污”企业整治,城乡环境卫生“攻坚月”“提升月”等行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今年上半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下降8.1%、6.2%,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任务,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2+26”城市秋冬季攻坚战中排名第二,是全省唯一完成目标任务的城市。

实施好生态修复工程,坚持每年大面积植树造林,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1%,沧州被国际环保公益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评为“适宜步行城市”。

民生

截至去年底全市3.16万人脱贫

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与年相比增长82.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与年相比增长倍。

杨慧介绍说,沧州加大民生投入,每年办好一批民心工程,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投入.2亿元,占总支出的8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建成通水,惠及近万城乡居民。主城区在去年完成个老旧小区改造的基础上,今年10月底前剩余个改造任务将全部完成。

推进脱贫攻坚,年以来3个国定贫困县和4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陆续脱贫摘帽,截至去年底全市个贫困村、3.16万人实现脱贫,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到0.37%。

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连续12年开展“沧州好人”典型宣传评选活动,累计人荣登“中国好人榜”,连续领跑全国地级市。

(燕都融媒体记者呼延世聪)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qiushizx.com/rqzx/9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