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市科协双管齐下助农致富增收
9月11日,任丘市科协在吕公堡镇前李花村鸿鹄科普示范基地举办全国科普日“科普进农村”活动,助力农民提升专业技能,畅通销售渠道,实现致富增收。
为扎实开展好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市科协及各基层科协、科普组织认真筹备,抓好落实,力求各项活动充分体现“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主题。本次活动是全国科普日“五进”系列活动中“科普进农村”的首场活动,共有两项内容。
一是举办农技讲座。活动邀请农业局原植保站站长高连德、基地负责人张亚军授课,基地会员大户20人参加培训。本次讲座是市科协、鸿鹄科普示范基地根据当地种植户要求精心筹划组织的,讲座内容包括:小麦高产种植管理技术、玉米后期管理、谷子高产种植管理技术、生态有机肥应用等。
科普志愿者、原植保站站长高连德老师拥有丰富的大田作物种植管理知识和经验,基地负责人张亚军勤于学习、善于在实践中总结提炼,是名副其实的“土专家”。他们的授课深入浅出、精准贴近农民需求,受到了与会农户的一致好评,促进了农民种植水平的提高。
高连德老师授课
会员户认真听课做笔记并全程录像
解答种植户现场咨询
任丘市鸿鹄科普示范基地成立于年,以大田作物种植为主,兼以粮树间作、粮食精加工、肉鸭养殖和有机肥制造等,年粮食产量吨,总收入超千万,是市科协培树的优秀农业科普示范基地之一。市科协于年、年分别为基地争取到“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资金5万元和10万元,用于购置科普设备和开展科普活动,助力基地自身发展,提升基地服务“三农”的能力。年以来,基地共推广新型农业实用技术5项,推广新品种9个,培育科技示范户户,各种形式培训农民人次,应用科技生产使农户增收30%。
丰收的喜悦
基地以“基地+合作社+惠农站+农户”的合作化发展模式,坚定地走规范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目前,会员已发展到余户,流转土地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让村民有了更多增加收入的手段,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和县市,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基地成立以来,为社会提供了一百多个就业岗位,签订了份临时就业劳务合同,年向社会提供劳动工作日个,年发放劳务工资万元,解决了基地附近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基地还与36户贫困户签署帮扶协议,年度支出扶贫资金余元,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实现科技扶贫,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基地还牵头成立任丘市吕公堡镇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整合周边资源,减少不良竞争,资源互通,共同发展,形成循环农业新格局。
合作社联合社牌匾
鸿鹄科普示范基地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领头雁”,是市科协培树农村先进典型、发挥“以点带面、榜样示范、典型带路”作用的成功典范。今后,市科协将继续发现、培养有潜力有实力的农村经济实体,以科技为支撑,以科普为手段,助力我市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
市科协向鸿鹄等单位颁发“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奖牌
二是搭建农商对接桥梁。为打通农民农产品直销渠道,市科协联系到任丘市华昌点都科技有限公司,与鸿鹄科普示范基地就双方达成销售合作进行洽谈协商。华昌点都是市科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