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年度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的情况通报》,对石家庄市平山县等14个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市、区)予以通报表扬,每个县(市、区)奖励20万元。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及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北省贯彻落实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的实施方案》要求,按照《河北省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和《河北省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分年度规划(-)》,年,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43个县(市、区)开展了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经综合评议,石家庄市平山县等41个县(市、区)合格,霸州市等2个市(区)基本合格。
41个县(市、区)合格
经综合评议,石家庄市平山县、正定县、赵县、晋州市、高新区,承德市兴隆县、鹰手营子矿区,张家口市张北县、蔚县、桥东区、下花园区、察北管理区,秦皇岛市昌黎县、海港区,唐山市曹妃甸区、丰南区、路南区、开平区,廊坊市固安县、文安县,保定市高阳县、蠡县、满城区,沧州市南皮县、东光县、吴桥县、青县、黄骅市、任丘市,衡水市武邑县、故城县、景县、深州市,邢台市柏乡县、宁晋县、广宗县、威县,邯郸市大名县、成安县、永年区、峰峰矿区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达到了《实施办法》中规定的合格等级标准。经省政府批准,认定上述41个县(市、区)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结果为合格。
2个市(区)基本合格
廊坊市霸州市、保定市徐水区欠拨教育经费数额较大,且在评价前没有补拨到位,需要进行整改。经综合评议,2市(区)履行教育职责情况为基本合格等级标准。经省政府批准,认定廊坊市霸州市、保定市徐水区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结果为基本合格。根据《实施办法》有关规定,上述2市(区)于年接受回访。
14个县(市、区)予以
通报表扬奖励
石家庄市平山县、晋州市,承德市兴隆县,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秦皇岛市昌黎县,唐山市丰南区,廊坊市文安县,保定市蠡县,沧州市南皮县、任丘市,衡水市深州市,邢台市宁晋县、威县,邯郸市成安县等14个县(市、区)履行教育职责工作成绩突出,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意见》(冀政〔〕50号)有关规定,经省政府批准,对上述14个县(市、区)予以通报表扬,并奖励每个县(市、区)20万元。
各地履行教育职责工作成效
省政府建立了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制度后,43个县(市、区)对此高度重视,积极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政策,切实把履行教育职责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好、抓实,县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一是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从评价情况看,43个县(市、区)建立健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加度,绝大多数县(市、区)“三个增长”和两个“只增不减”得到较好落实,各项政策性资金得到有效保障,教育保障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据统计,四年来43个县(市、区)教育总投入达亿元。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从评价结果看,43个县(市、区)教师队伍管理规范,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教师招聘制度更加完善,教师总量有较大提升,教师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四年来,43个县(市、区)共补充新教师名,并向农村和薄弱学校予以倾斜。教师培养、培训机制进一步健全,四年来共培训教师万人次。教师交流制度得到较好落实,通过下乡支教、交流轮岗等形式,促进了校长教师队伍有序流动,四年来教师交流人数达人次,校长交流人次。
三是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四年来,43个县(市、区)共计投入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其中校舍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亿元,整体新建各类学校所,新建幼儿园所,改扩建学校所。购置仪器设备图书等投入28亿元,新增计算机台,新增教师机台,新增录播设备台,新增多媒体设备台,新增图书万册。各级各类学校的功能室数量、生均图书册数、生均仪器设备值等指标均达到了规定标准。师生们的食、宿、学、教等条件有了极大改善。
四是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在评价过程中,督导室通过随机访谈等形式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进行了检查。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等制度得到了较好执行,违规择校、划分快慢班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为消除“大班额”问题,43个县(市、区)均成立了消除“大班额”工作领导小组,攻坚克难,迎难而上,消除“大班额”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43个县(市、区)均制定了相关的招生政策并严格执行,确保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五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质提速。43个县(市、区)在履行教育职责过程中,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履行教育职责的重中之重抓好、抓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新突破。截至年底,全省共有个县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评估认定,通过率由年的74.4%跃升到95.2%,由年低于全国平均通过率7个百分点赶超至高于全国平均通过率2.5个百分点。
六是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发展。43个县(市、区)积极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健康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稳步提升。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43个县(市、区)把普及高中教育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重要内容,通过实施普通高中提升工程,普及程度得到较大提升,大部分县(市、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90%以上;43个县(市、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产教实现深度融合。如,晋州市开设了航空服务专业,成立了目前我省唯一一所与社会企业联办培育航空服务人员的航空基地,就业效果良好;建立健全了特殊群体受教育的体制机制,各项保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力得到较好保障。
各地履行教育职责的经验做法
(一)提高站位抓认识,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入脑入心。年是我省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开局之年,43个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履行教育职责工作,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威县坚持树立“强县必先强教”的理念,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民生,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强大引擎,提升到总体战略的高度,优先决策,优先落实,优先发展。兴隆县为解决学校运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县委主要领导现场沟通协调,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宁晋县把年确立为“教育项目建设攻坚年”,全力实施项目攻坚,保证了32个项目按计划完成。
(二)多措并举抓保障,确保各项教育政策落地生根。教育政策的落实,教育项目的落地,都离不开保障工作的有力支撑。为全面做好履行教育职责工作,43个县(市、区)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从组织、制度、政策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全面保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教育政策的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43个县(市、区)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从根本上强化了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教育工作得到统筹安排,教育政策落实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为保证国家和省各项教育政策的落实,43个县(市、区)均出台了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方案等文件,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把国家和省的教育政策以具体的方式、具体的措施、具体的要求进行明确、细化和落实,确保教育政策落地生根。如,均加强了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分别制定了本地的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的方向。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教育工作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投入资金大、见效周期长。43个县(市、区)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全面落实法定增长要求,切实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绝大多数县(市、区)落实了“三个增长”和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教育经费得到较好保障。昌黎县四年来全力保障教育投入,教育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份额不断增加,占比由过去的24%增加至28%。
四是强化师资保障。教师是学生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43个县(市、区)高度重视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校长培养、选拔、培训、任用、交流和考核机制,以及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和长效补充机制,实行了教师聘任制度,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唐山市丰南区把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充实教师数量、提高教师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增强了教育发展后劲。该区通过实施“定乡镇、定学校、定学科”的招聘方法,年共引进了名新教师,其中包括、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18名。为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热情,平山县设立了县长教育奖励基金,对成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予以奖励。成安县采取“一课一研”、“送教下乡”、“名师工作室”等形式实施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多管齐下抓“热点”,确保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大班额”、“违规择校”、“违规办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临和解决的社会问题。为解决好这些问题,43个县(市、区)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采取多种解决措施,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得到提升。固安县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思路,通过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增加学位,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四年来,固安县共新建学校7所、改扩建学校80所,共增加学位余个。年该县还将新建学校8所、改扩建学校9所,增加学位个。张家口市桥东区针对存在的“大班额”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压实整改责任,克服了部分群众不理解、可用教室紧张、任课老师短缺等种种困难,以超常的决心、超常的力度消除“大班额”,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文安县扎实开展无证幼儿园整治工作,对无证幼儿园进行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拉网式排查,为所整改到位的无证幼儿园发放了《办学许可证》,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无证园“清零”目标。南皮县强力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学段、各类贫困学生的“一揽子”帮扶政策,按奖、贷、助、补、免等资助政策给予多元化资助,确保每名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切实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把党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头。
来源:河北教育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