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小山沟里的税里村四季分明,每个季节的特色画面都是那样的令人难忘。
春日的税里景色撩人,拥有无限的美好和温柔。在万物生灵一点一点被唤醒的季节里,储存了整个春天的希冀和美好。处处都藏着悸动的小惊喜,让我们走进税里,一起感受这春暖花开的美好春色吧。
就是在这样的春日,踏着一片片柔软的的时光,我们漫步税里的乡村小道,税里的乡村也落落大方地向我们捧出如梦如画的妖娆和历史文化的厚重。天边的白云与那些真实的故事交汇成故乡人文和自然和谐的烂漫,让你的心一下子就安静下来。
春意融融,税里小溪里鱼虾悠闲地在河里游来游去,河边的水草鲜嫩翠绿,河水清澈见底,小山变绿,是孩子们上山玩耍、挖野菜的最好时节。
这样的美景,城里人怕是一辈子也难得一见吧?从资兴市兴宁镇开车3公里,水泥公路直通杭溪峡谷底。峡谷与东江湖相隔,与回龙山接壤,和十龙潭相连。峡谷全长8千米,其绝壁、瀑布、原始次森林、清澈的水潭、构成一个五彩斑斓的神秘峡谷。绝壁间灌木相互掩映,斑斑阳光洒入其中,恍若仙境。沿途有美丽的瀑布,可瀑降,可跳水;有清澈的水潭,可游水;有奇形怪状的黑洞,给你无限的想象;有惊而不险的陡壁,可攀岩。
沿途风景壮丽,峡谷中有河、小溪、深潭,水中小鱼成群结队,两岸有大片幽静的滩地,有人评价杭溪大峡谷,世之峡谷,此处尽有,难怪称号为“湘南大峡谷”。
峡谷内负离子含量丰富。是城里人无法享受天然氧巴,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更令人心旷神怡。
柔软的阳光照在身上,漫步在这里的小路上,仿佛自己就是这风景中的一颗尘埃,彼此都盼望了许久。
是的,税里的乡村美,是一种自然的美、一种和谐的美、一种幸福的美。因为这种美是质朴无华、亲切自然,是清新纯美、真情实感,是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望一眼税里的美丽乡村,一种情结便悄然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从杭溪峡谷徒步后,我们来到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故居,参观了谭政文革命事迹展览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资兴市三中学生参观谭政文革命事迹展览室作者为三中学生讲解谭政文革命事迹。谭政文是我国公安保卫战线的老同志。早在红军时期,他就担任闽赣省保卫局长、红一军团二师特派员;长征到陕北后,任西北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副处长,晋绥边区保安总局局长,中央社会部副部长;北平解放后,出任北平市委常委、北平市公安局第一任局长,是首都公安奠基人。
年北平是解放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治安问题,这样一座大都市本就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更何况是战争年代。
傅作义部是撤离了,但还有一些顽固分子潜伏其中伺机搞破坏,特务、土匪、小偷等等,加上那些四周城市因为害怕战乱而涌来的难民,整个北平混乱不已,每天都会发生大大小小数十起案件,这点是中央开始没有想到的,也感觉到颇为棘手。
不过后来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北平的治安就恢复正常,其速度堪称神奇。这个成绩,与北平首任公安局长谭政文有着很大的关系!
谭政文出生于湖南资兴税里,他的家庭全是进步人士,父亲谭聿怀本是一名中医,大革命时期成为乡农会负责人,湘南起义后加入红军,在年反“围剿”中牺牲;三伯父加入红军后在战斗中不幸受伤被捕,在敌人严刑拷打下牺牲;四伯父从红军队伍中调回本乡搞地下工作,结果被叛徒出卖,遭敌枪杀。可谓满门忠烈!
如此浓厚的革命气息,谭政文自幼耳濡目染受益良多,在他心里也一直是向往革命的,所以在年7月,“四一二”反革命之后最可怕的白色恐怖时期,谭政文还是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谭政文参加了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并随部队上了井冈山,见证了伟大的朱毛会师。随后也是屡立战功、屡有升迁,做到了团政委,不过说实话,他在战斗序列中并不算出彩,不是很擅长于指挥作战。
直到年12月的一个调令改变了谭政文的人生轨迹。年12月,谭政文调任红九军团保卫局任执行科长,此后就一直在这个系统中工作,干起来也是得心应手,算是真正的人尽其才。
保卫局的职能与如今的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近乎一样,谭政文虽然不在战场的第一线了,但是同样还是奋斗在革命的第一线。
长期的工作为谭政文积累了丰富的侦察和审讯经验,他将这些经验编辑成《审讯学》一书,于2年5月出版,这是我党首部审讯学著作,对此战线的后辈们来说,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鉴于谭政文的出色表现,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想到了由他来管理这座大都市的治安。
8年底,正在西柏坡执行保卫任务的谭政文接到中央命令,立马前往北平接管北平警察局并出任北平市公安局局长。李克农还明确地指示谭政文,要将北平市警察局改造成全国公安局的样板。
北平是我党首个接收的大都市,要为后来的南京、上海等城市做一个很好的示例,所以政治意义重大。
谭政文在接到命令后还向上级请求带走了一百多人。这些人都是西柏坡从8年初就开始培养的公安干部,为的就是接管全国大城市。他这一请求让负责此项工作的李克农非常肉疼,直言这是为全国准备的干部,如果带走,那接下来别的城市该怎么办?
但是中央最后还是批准了谭政文的请求,毕竟搞好了北平的治安就等于告诉全国,中共是能够很好地治理城市、国家的,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于是乎,谭政文带着整整五卡车的干部出发,迅速到达北平接管警察局。
事实证明谭政文是此项工作的合适人选,他们接管警察局后,原先的国民党警察如何处置就成了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国民党警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反动派”,应该要抓起来审查的。
不过谭政文认为还是要从现实出发,这些国民党警察不管怎么说都要更熟悉北平,更了解其中的门道,所以他大胆地启用了一批旧警察,把这些人带进了革命的队伍。
这些人本以为会得到处罚,没想到还能继续被聘用,所以在工作上都尽心尽力,也将一些北平存在的问题全盘托出,让我党干部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上手。
对于其他国民党的机关干部,谭政文也没有“一刀切”,会根据对方的特长来区别对待,有些表现好的甚至会重新安排岗位。当然,那些非常顽固的反动分子以及罪大恶极的流氓,谭政文选择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镇压。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无情”,谭政文就是如此做的,在他的恩威并施之下,人心思定,治安也很快得到改善。
9年3月开始,中央机关陆陆续续从西柏坡迁往北京,领导人也开始搬到中南海办公。
为了领导人们的安全,当时有规定除警卫外只有极少数人可以配枪进入中南海,而谭政文就有一张军委发来的配枪证,他也是唯一持有配枪证的公安局长。这份殊荣实在难得!
很快谭政文又接到一项重要的任务——维护开国大典时的治安,当时尚有潜伏在北平的国民党特务,如何甄别、防止渗透是一个大问题,开国大典不但有三十万群众在场,还有外国记者在盯着,如果有人捣乱那势必会引起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谭政文和李克农等人每天工作都很紧张,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维护治安和反敌特斗争。
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开国大典很顺利的进行,连毛主席都称赞过他“文武双全”。
开国大典之后,谭政文被叶剑英点名去接管广州的治安工作,身兼数任,历任广东省公安厅厅长、广州市公安局长,后还兼任广州市委书记。
因为工作能力突出,年又被任命为全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在安保、司法方面非常杰出的人物却在年早早病逝,享年51岁。对于新中国来说,是一大损失。
像谭政文一样奋斗在其他战线的人,或许不如一线战斗人员名声显赫,但他们的重要性、所做的贡献绝不比任何人差,新中国多亏了这群人的付出才会有现在的重新崛起!他们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记住!
谭政文的大儿子谭斌,2年8月出生于陕西延安。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之突出贡献的文化行政管理专家。
年7月,谭斌于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曾在内蒙古集宁、山西大同、北京等地服役,进行国防和社会管理研究二十年。后以大校军衔奉调转业至国务院直属单位从事经济、人事管理工作。历任中国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馆长、文化部办公厅主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年9月,我专程到北京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采编资兴名人曾希圣、谭政文事迹时,采访了谭斌先生。
税里最难忘的记忆,是年那个春天。小山村桃花相继绽放,山坳里、屋舍旁、悬崖边都是一团团白色的花树,整个村庄都置身花海中,宁静又漂亮。她们在装点着美丽好象为迎接远道的贵客到来。而那天谭政文的女儿谭北亚,谭卓娜与同学刘依民,李克平,杨小颖,许小胜,曾织云,霍万程,任丘林、庞松,刘小榕,王晓炜10位属于“可教子女”的北京知青响应号召,投亲靠友先后来到老家资兴县坪石公社税里大队观音堂生产队插队落户。从此安静而且原生态的税里观音堂小山村突然热闹起来了。
北京下放知青在资兴县坪石公社税里大队观音堂生产队合影(左起:杨晓颖、曾织云、谭卓娜、许小胜、霍万城、谭北亚、李克平、庞松、刘小榕、任秋林)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只有那些亲历者,仍然对上世纪中国这场知青运动记忆犹新。下乡是挺累、挺苦的,田间劳作,太阳暴晒,每年都要褪几层皮;挑担赶山路,肩膀压得生疼;插秧、收割腰酸腿痛。北京知青刘小榕回忆当时的情景说:不过这些辛劳好像睡一觉就过去了。然而南岭山脉的山水风光随四季、天时变幻无穷,也常令人赏心悦目。还记得曾经在回龙山顶看到的绚丽佛光,巨大的光环把我们和高山环抱在一起,投映在蓝天白云上。那梦的般的一刻让人思维凝古。所有的情感,无论是快乐还是烦恼都随之烟消云散。
刘小榕(现为深圳创维公司董事)后来安排到公社广播站,背着几十斤重的工具、电线一天跑几十里山路维护广播线路也很累。但他印象最深最痛苦的记忆还是蚊叮虫咬。蚊子、跳蚤、“乌蜘”(一种微得像灰尘一样的小咬,蚊帐都挡不住)这些小生物,搞得人浑身发痒,整夜不安生。为了防跳蚤咬,铺床要用一层六六六药粉打底,跳蚤还没怎样着倒先把人薰得够呛!站在池塘里洗衣服,“乌蜘”会在靠近水面的小腿上密密麻麻趴上圈,咬得腿肿起好大一片,几天都不消退。为了对付它们,只好在腿上抹上洗衣粉水,小东西一来就粘住了。
相对于这些已然淡忘的艰辛,北京知青在资兴前后八个年头里,从地区、县知青办到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干部,乡亲们给了他们许许多的帮助与照顾。他们也结识了许多包括当地干部、下放干部、乡村农民、其他城镇来的知青好朋友。
年10月,我因兄长在鲤鱼江发电厂工作的原固,并从州门司公社白筱大队转到坪石公社鲤鱼江发电厂职工子弟所在的石盈知青农场,在这里与北京知青有过亲密接触,也经历了与他们同样的艰辛与痛苦。年初,我从石盈知青农场抽调坪石公社文化站,配合文化站的张姑娘,与北京知青组建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留下了许多有趣而温馨的回忆。那些柔软的情感和真挚的友谊,在那个坚硬的年代,带给我们认真生活的动力,无论如何,相信我们都会受益终身。
年4月,原下放在坪石税里观音堂的北京知青谭卓娜(左二,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女儿)与丈夫吴卫华(左一)返观音堂时留影。中为袁生权(时任坪石乡党委书记),右一为李宙南(时任县党史办副主任)人世间有大把大把的柔软时光,可是它们正是由那些过着坚硬生活的人支撑起来的!
资兴纯朴的民风、朴实的土地浸润了北京知青,在那既有慷慨激昂,又有艰辛消沉的岁月里,他们在税里的山野里、土屋中挥洒着汗水,奉献出青春,留下了笑声,流下过泪珠……
税里观音堂的二位老人,一有外来人就会在村口在张望什么?北京知青可否认识?(摄于年12月)历史一挥间,半个世纪一闪而过。如今,那些岁月的记忆已变得模糊,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也不知都到哪儿去了,坪石和税里村里道路硬化以后,只有路边那些野草还在。金黄的夕阳挂在村西的树梢上,几只喜鹊从天空飞过。轻风从草尖吹来,拂在脸上,舒服!
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远方的风景里有我四季的向往,春夏秋冬色彩弥漫,所有生命在四季成长,深情的呼吸中凝聚成自然之风的力量!
相信很多都市人会在渴望到税里,来这里看看风景,石板小路,粉墙黛瓦,享受一下美好的“慢生活”。
行走在税里的乡间田野,处处青翠葱郁,鸟语花香,这个美丽乡村,让人享受静好的乡间时光。我们尽量把脚步放慢,因为我走过的每一处风景,都自然地诠释着税里农村的幸福、秀美和变迁。
近些年,资兴市关工委、税里村扶贫工作队的队长单位资兴市检察院多次到税里村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谭政文故居、杭溪大峡谷等地,与税里村的村支两委、村民代表深入沟通了解税里乡村振兴的最新进展情况。认为在谭政文的故居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税里村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税里村的自然景色优美,原生态风光秀美无限,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联合市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对税里村的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形成独具魅力的红色生态旅游景观,与十龙潭、回龙山、杭溪大峡谷等景点连成一片,打造成资兴全域旅游的精品线路。那么就一定能帮助税里村村民实现乡村振兴,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税里美丽乡村的建设不是语言可以描述出来的,走在那些村落,我的心幕笼上了一层神秘,穿越这份神秘,可以触摸到那些飘远的往事。
尤其是近几年,税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泥巴砖房变成一栋栋宏伟大气的小洋楼,乡村别墅无论是外观审美,还是内里的布局户型,都有了一个大跃迁,以人的需求为依托,这些别墅一栋赛一栋地大放异彩,点缀在乡村的青山绿水间,分外美丽与和谐。这里越来越多的农民步入了“新居时代”。
村民黄学亮家新房落成,众人庆贺送上对联祝福语,恭祝乔迁之喜!
屋满春风青满屋,门盈喜气喜盈门。花香入室春风霭,瑞气盈门林景新。
走在乡村的土地上,听友人讲税里农村这些年的变化,湛蓝的天空、色彩缤纷的田野,映衬着那些甜甜的枣儿。只要细心,一草一木都可以看见历史的痕迹。我用凌乱的脚步在这里捡拾起那些破碎的历史,就像在时空隧道穿行,一会明、一会暗,让整个身心都如此清澈,清凉。
如果只是匆匆走过,那你是无法体会到税里农村的美丽的。你可以选择停留,真正地靠近它,感受它那份纯朴中的美,然后尽情去回忆自己那些久远而美丽的梦境。
多彩的税里,如今那些妙趣横生的美丽断片,如花儿一样盛开在时光的深处,风情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