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字儁乂。在曹魏五子良将中登场最晚、活得最久,一度成为诸葛亮的心腹大患。他一生以巧变著称,史书中给他的评价是:“张郃识变数,擅长安营布阵,能够根据地形的变化随时应对,并能预料到敌人的战术。”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魏书·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作为名将,张郃的故事也是三国迷们耳熟能详的。但是,关于他的名和字,却是少有人去专门了解过。
郃,往往会被误写成颌。这两个字虽说稍有点像,但字义却是差别太大了。颌字,《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下巴,现代汉语字典的解释是口腔上下部的骨头和肌肉组织。而郃字,指的则是汉朝时期的一个地方——郃阳县,现在把它称为合阳县,位置在陕西的渭南市。也可以指郃水,郃阳县位于郃水之北,因为古人讲“山南水北谓之阳”。
所以张郃的这个名,高概率是与郃阳县脱不了关系了,至于说到底是他刚好在这里出生,还是因为他的父亲或祖辈与这里有什么渊源,所以为了纪念才取了这么个名,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张郃乃是河间鄚人,也就是现今的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人。鄚这个字,旧时读作mò,现在的读音则是mào。现今任丘境内还有个鄚州镇,就是当时的鄚县旧址所在。鄚县与郃阳县的直线距离也要近公里,如果按照两地的实际行程距离,恐怕都得接近公里了。
再来说张郃的表字儁乂。首先,这两个字又被写作俊乂、隽乂,哪一个都不算错。甚至有人要写成雋或者也没问题。因为隽(也写作“雋”),通“俊”,俊与“儁”、“”是一回事。雋是隽的异体字,儁是俊的繁体字。一个字,五个写法,看着都让人头疼。
俊,根据《白虎通》的解释:“百人曰俊”,百里挑一才可称之为俊。乂,本义是割草、除草,引申为治理、安定的意思。二字合二为一,俊乂指的是才能出色的人,也写作俊艾。
而张郃也确实无愧自己的表字,不仅出色,更是三国时期的顶级人才。他在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因为平定了南安、天水、安定郡相应诸葛亮的叛乱,被增邑千户,累计获得了高达户的封赏。在史料可查的数据中,他所获得的户数,也只有曹爽的户、张鲁的0户和满宠的户能够超过。
虽说单纯的数字意义不是很大,但也足以证明张郃的地位。而起码在曹叡时代,除了曹姓宗亲以外的封赏可都是拿实力来获得的。
而且,张郃还为后世贡献了一个成语——屈指可数。诸葛亮兵发陈仓的时候,因为司马懿奉旨在荆州操练水军,于是便派张郃都督关中的军事。当时,面对明帝曹叡的担忧,张郃回答道:“不等臣到达陈仓,诸葛亮大军就已经败退了。因为屈指计算,诸葛亮的军粮最多支撑10天。”
往期精选:孙权背盟原因何在?这事恐怕还得从孙策传位说起
曹丕老婆叫什么?甄姫(jī)啊,你确定这么多年自己认对了吗?
文章图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