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同学可以点击上方蓝字或搜索“baodingqianchuanhuwai 白洋淀(Bai-yangLake,亦作BaiyangLake),又名西淀,古称掘鲤白洋淀
-淀。白洋淀上游接纳海河水系中大清河上源唐河、潴龙河来水,下游由大清河排出。湖区水产丰富,芦苇分布面积广。环湖洼地大多已改为稻田。 白洋淀是国家级5A景区白洋淀在河北安新县境,地处京、津、石腹地,各距离公里左右,总面积平方公里,这里古有“北地西湖”之称,今有“华北明珠”之誉,诗赞“北国江南”,歌咏“鱼米之乡”,是帝王巡幸之所,“荷花淀派”诞生之地,雁翎神兵扬威之处,“小兵张嘎”造就之域。 白洋淀水域辽阔,烟波浩淼,势连天际,总面积平方公里,淀区被39个村落、条沟壕、12万亩芦苇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个淀泊。 白洋淀气候宜人,风景绝美,四季竞秀,妙趣天成。春光降临,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至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荡飞雪,稻俗飘香;隆冬时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 白洋淀是典型的北方湿地,自古以来就以物产丰富著称。它是鸟的王国、鱼的乐园、多种水生植的博物馆,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白洋淀游区分六大景区,即鸳鸯岛民俗文化景区、荷花观赏景区、生态游乐景区、休闲娱乐景区、码头观光景区、民俗村观光景区。每个景区各具特色,它们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使所有的客人游得尽兴,玩得开心、吃得爽意,住得温馨。
主要概述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羊淀华北明珠——白洋淀区域图
,又称西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现有大小淀泊个,其中以白洋淀、烧车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平方千米。从北、西、南三面接纳瀑河、唐河、漕河、潴龙河等河流。平均蓄水量13.2亿立方米。为控制湖区水位,在白洋淀东部自然泄水处建有枣林庄大闸,引入大清河北支的南拒马河,扩大水源。由于南拒马河含泥沙量大,淤积严重,湖泊面积和容积有不断缩小的趋势。这里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并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而闻名,素有华北明珠之称。抗日战争时期水上游击队——雁翎队的故事脍炙人口。年干涸。年大雨使白洋淀湖区恢复,成为旅游胜地。年5月8日,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旅游景区。 白洋淀地处北纬38°43′~39°02′,东经°38′~°07′。东界任丘、雄白洋淀景点示意图
县,西邻清苑、徐水,南连高阳,北接容城。总面积平方公里(水面大沽高程10.5米),85%的水域在安新境内,几乎在安新县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淀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自然坡度为1∶,海拨(大沽)高程7~9米.属于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干旱区,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四季分明,春旱少雨,夏湿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平均气温12.1°C,日照.3小时,无霜期天。平均降水量.7毫米.白洋淀总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占大清河水系流域面积的96.13%。淀区地形复杂,大小淀泊个,沟壕条脚趾错落.百亩以上大淀99个,尤以白洋淀为最著,故因以命名。淀区内村庄、苇地、田园星罗棋布,纯水村39个,淀边村个.人口除了汉族外,有蒙古、回、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达斡尔、土家、傈傈等14个少数民族。安新县政府驻地安新镇,位于淀区内西北部,系白洋淀之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旅游中心。 白洋淀是冀中平原的大洼淀,它连接于任丘、安新、高阳、雄县、容城四县之间。由白洋淀、藻苲淀、马棚淀、腰葫芦淀等个大小不等的淀泊组成,总面积50万余亩,常年有水面积余亩。正常蓄水量4亿立方米。但白洋淀水面面积随水位而变化。当水位在海拔5至5.5米时全淀干涸;水位升到10米时,蓄水6亿多立方米,最适宜的水位是7至9米。整个白洋淀形状如同一个巨大的胃,汇集了从南、西北三面流来的唐河、府河、漕河、拒马河等九条河水,然后从淀泊东面经赵王新河、大清河汇入海河。 白洋淀水域辽阔,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河北省避暑胜地。这里四季景色分明,水光天色,美不胜收。春天,芦苇出水,满淀青翠,每逢清晨,红日映透淀底,白洋淀好象披上了绿带霞衣;夏天,淀水涨满,鱼跃水面,绿苇摇曳,菱叶灿灿,荷花吐艳,一派水乡景色;秋天,芦花纷飞,稻谷飘香,鸭鹅成群,莲菱遍布,小舟穿梭往来,渔歌此起彼落;冬天,地冻冰封,一片碧玉,恰似一幅巨大的明镜镶嵌在冀中的原野上 白洋淀水产资源丰富,是有名的淡水鱼场,盛产鲑鱼、鲤鱼、青鱼、虾、河蟹等40多种鱼虾,加之水生植物遍布,野鸭大雁栖息,这里的人们可以捕捞鱼虾,采挖莲藕,双可猎取各类水禽,一年四季,一片繁忙。故被人称为“日进斗金,四季皆秋”的聚宝盆。 白洋淀旅游的特色,一是乘汽艇或木船,穿行于纵横交错的芦苇丛中,绿水碧波,芦花洁白,鹅鸭成群,肥鱼满舱,一派水乡风情;二是品尝水鲜,白洋淀盛产鱼虾,虾则体大肉厚,鱼则个大肉嫩,是宴席上的佳肴;三是观看渔民拉网捕鱼,甚至可以与渔民一起下淀捕鱼,体验一下渔家的生活,也可以自己备一钓鱼杆,一
白洋淀景色(17张)边划船一边垂钓。 白洋淀附近还有不少名胜古迹。古代许多帝王曾到此避暑、水猎,留有四处行宫和大量历史传说。如有一淀称为“捞王淀”,据说是当年乾隆皇帝落水被渔民救起的地方。有关部门还在白洋淀建有康熙水围行宫、大型游泳场、水上体育乐园、野生动物观赏区景点,并将辟几个具有民俗风情的村庄,供游人参观。 白洋淀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成立了著名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利用河湖港叉开展游击战争,威震敌胆。
白洋淀为AAAAA级景点
野三坡,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有一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这里自然风光奇特,生态环境纯净,古老的历史文物独具特色,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多彩。自年开发旅游业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海内外游人的青睐,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世外桃源”——野三坡。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旅游区。
·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
·中华环保生态示范区。
·中华世界语旅游基地。
·世界地质公园。
·农村旅游先进典型。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三坡地处北京西部(行车2.5小时),河北省西北部,保定市涞水县境内。她以“雄、险、奇、幽”的自然景观和古老的历史文物,享有世外桃源之美誉!
奇山秀水野三坡:野三坡位于我国北方两大山脉交汇处。巍巍太行从这里沿冀/晋/豫边界千里南下,峥峥燕山从这里顺京、津、冀一路东行。
在天成地造的平方公里内,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拒马河水川流不息,生态环境原始自然,历史文物稀有珍贵。这里浓缩了太行之情、燕山之华,汇聚了五岳神秀,再现了十四亿年来地质演化过程,传承着中华古老文明。是融雄山、碧水、春花、秋叶、瀑布、冰川、奇峡、怪泉、摩崖石刻、长城古堡、名树古禅、高山草甸、空中花园于一体的独特自然风景区。
华北地质历史的缩影:野三坡雄距紫荆关深断裂带北端之上,多期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留下了一幅幅雄伟的历史画卷。雄伟、险峻、神奇、幽深的百里峡构造—冲蚀嶂谷和气势磅礴、巍然矗立的龙门天关花岗岩断裂构造及深邃莫测的佛懂洞塔—鱼谷洞构造岩溶洞泉,体现了其内容丰富、类型齐全、典型独特的地址遗迹特点,造就了它峭壁千仞、如箭插天之雄,危崖绝壁、夹涧而立之险,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之奇,深邃曲折、移步换景之幽。
野三坡的地址遗迹具有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是华北板内造山带的典型代表。此外,野三坡还有完整的地址遗迹,各类不整合面清晰,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各类岩石遗迹齐全,异常发育的构造节理、断层、褶皱等构造遗迹突出,山地夷平面、河流阶地各种拟态等地貌遗迹丰富多彩。它是一部生动的地质教科书,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它浓缩了华北30亿年来地质构造的演化史,是专家学者研究全球构造和板内造山带的最佳区域,是学生教学实习的理想基地,是科普教育的生动课堂。
大自然的神奇宠儿:野三坡有七大景区,个景点,或峰峦耸立、上临霄汉;或碧翠漫野、幽泉叮咚;或奇岩嵯峨、巍然屏立;或葱郁险峻、妖娆连绵。
野三坡为AAAAA级景点
野三坡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百里峡百里峡由三条峡谷组成,全长华里.峡谷分布形如鹿角,最外边一条被称作“蝎子沟”:全长25华里,在百里峡景区入口处有一“仙官引路”景点将游人引进蝎子沟,此沟长达25华里,因沟中遍生蝎子草而得名。该草形如幼桑,如肌肤触动其叶,顿觉疼痛难忍,但少时即愈。蝎子沟内有“龙潭映月”、“摩耳崖”、“铁锁崖”等壮景,令人叹为观止。
中间的一条峡谷为“海棠峪”:因沟内遍布海棠花而得名,全长35华里,此处翠壁兀立,丛峦万仞,直插云天,令人望而生畏。沿沟游览,奇险的“老虎嘴”,狭窄的“一线天”,维妙维肖的“回首观音”,规模宏大的“下天桥”和“上天桥”等奇绝景观,使游人目不暇接。每逢仲夏时节,野生海棠花开满沟谷,清香四溢。
第三条峡谷被称作“十悬峡”,因沟内分布着数十处弧形的悬崖而得名,全长45华里。此沟长达45华里,因峡谷内分布着十几处造型各异的悬崖而得名。进入峡谷,“抻牛湖”瀑布、灵芝山“水帘洞”、弧形悬崖形成的“不见天”、令人费解的“怪峰”、峭崖剔透的“雄狮出世”等景点映入游人眼帘。可谓步步有景、如入童话世界。
三条峡谷全长华里,故此得名“百里峡”。峡谷内奇岩耸立、绝壁万仞、草木横生,千奇百怪的岩溶壮景集雄、险、奇、幽为一体,构成一幅浓墨重彩的大自然“百里画廊”。
百里峡为AAAA级景点
白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涞源县的南部,北纬39°10′53″—39°21′00″,东经°38′42″—°44′30″。森林覆盖率达82%以上。白石山生态环境良好,古人云:“山无草木不秀,山得草木而华”。白石山景区山高坡陡,沟谷纵横,植被茂盛,可供观赏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可达50多种,使得景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山景林相四季有别,随着季节的更替和林相的变换,编织了一幅幅奇丽多采的图画。
白石山森林公园景区交通便利,每年夏季有旅游专列从北京抵达涞源,京源铁路、国道、国道、国道在涞源县城交汇。从县城至白石山景区有旅游公路连接。在白石山森林公园周围4小时内车程可到达的大中城市有: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大同。目前到白石山森林公园旅游的游客每年达40万余人。
旅游特色
在白石山森林公园内有峰林、云海、日出、佛光、瀑布、森林等自然景观,还有明长城和义和团活动遗迹等人文景观。同时公园附近还有抗日战争时期的许多遗址。如白求恩做手术的孙家庄小庙遗址、雁宿崖战役遗址、黄土岭战役遗址。到白石山森林公园旅游即是“绿色之旅”,更是“红色之旅”。
白石山为AAAA级景点
白石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千米的永宁山下,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种最齐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国两千年来陵寝建筑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在清西陵公顷的保护范围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爷、公主、阿哥园寝,共14座陵寝和两座附属建筑(永寺福、行宫)。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6位阿哥,共计78人。
陵区内矗立着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石建筑,其建筑形式和规制明显地体现着封建社会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这些古建筑环抱于苍松翠柏之中,在浩瀚的林海中竞相峥嵘。还有五色祥云萦绕的永宁山,绵绵屏立于陵寝之后。八功遥溯灵源的易水河缓缓流淌于大红门之前,更使得清西陵乾坤聚秀,规模宏大,颇具气势。
大自然把陵区周围山川河流也都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灵气,清朝末年泰宁镇总兵陈增荣在笔书余暇,雅爱山川秀丽,定出了西陵八景,那就是“荆关紫气”、“拒马奔涛”、“云蒙叠翠”、“奇峰夕照”、“峨嵋晚钟”、“福山捧日”、“华盖烟岚”、“易水寒流”。
正是由于这些怡人的自然景色,衬托出了“万年龙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才离开父祖,独辟蹊径,在易州境内首辟西陵,以图大清江山万代、岁远天长。
年3月2日,乾隆皇帝奉安其父于泰陵地宫。后来,为使东陵和西陵香火永续,乾隆皇帝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以后的皇帝采取“昭穆次序、隔代埋葬”的方式分葬于清东陵和清西陵。因此,他首先在清东陵界内的胜水峪建了自己的裕陵与祖父康熙为伴,其子嘉庆在泰陵旁边建了昌陵与祖父雍正相守。遵照这一昭穆之制,道光的陵寝原建于东陵宝华峪,在历经七年建陵大工完竣并葬入孝穆皇后以后,发现地宫内渗水不断,道光只好又在西陵境内选择了一块高平之地,将宝华峪陵寝建筑拆除,到西陵营建陵墓。在隔咸丰、同治两代皇帝后,光绪也将坟墓建在了西陵。
如果说西陵的舆地山川均为天造地设自然成趣,那么,从建泰陵到崇陵竣工历时年之后,又形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使天人合一”宇宙观在陵寝建筑中得到充分体现。正如孙鼎烈在《永宁山扈从纪程》中所说的那样:“山势自太行来,巍峨耸拔、脉秀力丰,峻岭崇岗,远拱于外,灵岩翠岫,环卫其间,迄下山岗无数,如手之有指,每两岗间平坦开拓处,诸陵在焉,花之瓣.笋之箨,层层包护”,“龙蟠凤翥,源远流长,左右回环,前后拱卫,实如金城玉笋”。
年11月30日,清西陵作为中国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这组古老的建筑群又迈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她的价值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l年1月9日,又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清西陵的所有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以及周边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和文化财富。
清西陵,这颗镶嵌中国版图上的古建筑艺术明珠,为我们留下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实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清西陵为AAAA级景点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距县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如今,这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作为一处旅游胜地,品位很高。
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其实,狼牙山还是一座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山竞秀”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远远可以看到群山中的一个山头上,有一组白色建筑,五角五层的狼牙山三烈士纪念塔,两座五角亭,一座石牌坊,一圈围墙。 狼牙山揽红色教育与绿色旅游于一身,及爱国主义教育、山岳风光、溶洞、森林浴、三角文化、五大优势于一体,独具特色,是教育健身的的最好游览之地。
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狼牙山是一座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牙竞秀”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如今,这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省级森林公园。新落成的“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馆内有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雕塑等,生动地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
狼牙山位于保定境内易县西南45公里处太行山东麓,距保定市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由5坨、36峰组成,主峰莲花瓣海拔1米,西、北两面峭壁千仞,东、南两面略为低缓,各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主峰。登高远眺,可见千峰万岭如大海中的波涛,起伏跌宕。近望西侧,石林耸立,自然天成,大小莲花峰如出水芙蓉,傲然怒放,锏峡云雾缥缈,神奇莫测。 狼牙山风光绮丽,漫山遍布苍松翠柏,飞瀑流泉,拥有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动物有黄羊、乌鸦、锦鸡等,植物有松、柏、桦、枫等北方树种二三百种之多,涉足游览,可尽享森林浴之妙。秋季金风送爽时,坡岗沟壑之间,红叶吐艳,层林尽染,放眼望去,漫山猩红,可与香山红叶相媲美。 在狼牙山众多的景观中,有几处重要景观不可不游。狼牙山五壮士石雕
位于半山腰的红玛瑙溶洞,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红玛瑙质构成的自然景观,形成距今已有16亿多年的历史。通高90米、宽50米,共设6个景厅,有仙女下凡、八仙贺寿、塔林夜月等40多个景观。进得洞来,拾级攀援而上,既能观赏惊险奇绝的景色,又可当作登狼牙山的必经通道。 在通往主峰棋盘坨顶峰的一处悬崖旁,有一块天然形成的酷似棋盘的岩石,约三尺见方,石面纹理纵横。传说孙膑与其师傅鬼谷子常在此布棋为乐,棋盘坨因此而得名。后来,又在于此不远处的另一块平面岩石上用利錾人工造成一幅棋盘,供游人对弈。现在两块石棋盘边上各生有虬结苍劲的古柏一棵,如二人在此对弈。一侧为悬崖峭壁,一侧为古树虬枝,身畔云雾缭绕,置身于此,如临仙境。 褡裢陀山势极为陡峭,但半山腰却有一块平地,过去建有庙宇,即老君堂。老君堂依洞而建,半是人工,半是天然,原有庙宇惜已毁于“文革”-。殿后有名为“仙人洞”的天然溶洞,洞深约10余米,宽约5米,洞内有一泉水常年不断,泉水清凉甘冽,传说太上老君曾于此修行。蚕姑坨,又名姑姑坨,是狼牙山五坨之最,山势险要,风景优美,山上有庙,胜景颇多,据史书记载,此处为燕昭王当年求仙之处。 在蚕姑坨半山腰,有一座灵峰院,俗称尼姑圣母院。原有佛殿20余间,现尼姑圣母殿仍保存完好。据碑文记载,灵峰院历史悠久,为五代时所建,此后历代都曾对它进行过修葺,是一座“千年古刹”。三教堂因供奉“儒、道、佛”三教之祖孔子、老子、如来佛于一堂,形成全国独一无二的“三教文化”,为其增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灵峰院已辟为狼牙山6大旅游景点之一,每天游人如织,蚕姑殿内烟火缭绕。
抗日战争时期五勇士舍身跳崖的英雄壮举更使狼牙山驰名中外。年9月25日,5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部队机关和当地群众转移,将日伪军引上棋盘坨下的牛壶峰巅,这里三面绝壁,异常险要。在弹尽粮绝无路可退的情况下,5名战士摔烂0纵身跳下悬崖。如今,棋盘坨顶峰巍然矗立着五勇士纪念塔,塔高21米,正面刻有聂荣臻元帅书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9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塔底层有5勇士头像浮雕。沿塔内钢梯登上塔顶凉亭,俯瞰群山,千峰竞立,浮云缭绕,狼牙山雄姿尽收眼底。 狼牙山索道 总投资万元的狼牙山索道也于4年年底建成,该索道从五勇士陈列馆后一直通往棋盘坨,全长米,上下落差多米,为厢式客运索道,乘索道可纵观狼牙山全貌。
狼牙山为AAAA级景点
狼牙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金缕玉衣”共有完整的两套,全部用玉片制成,玉片间以金丝相连缀,其价值之高,做工之精,世所罕见。其中刘胜的玉衣稍长,共用块玉片、克金丝制成,王后窦绾的玉衣与这件结构相同,只是所用玉片和金丝数量略少而已。“长信宫灯”是一盏高48厘米的镀金宫灯,旁边有一宫女跪坐执灯,灯上刻有铭文。 汉墓的结构其本上是仿墓主人原来的宫殿所建,规模庞大,体积达立方米,主要由南、北耳房和前、后堂组成。后室的主室是存放汉白玉棺椁的地方。墓室内还有完好的排水系统。介绍 乍一听“满城汉墓”有点耳生,但一提起“金缕玉衣”知道的人可就多了。满城汉墓距保定20公里,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陵墓,以出土“金缕玉衣”、“长信宫灯”而闻名。墓葬位于满城县城西南约1.5公里的陵山主峰,陵山山形如椅,气势不凡,掘山为陵是中国早期帝王墓葬的突出特点。
河北保定市
满城汉墓为AAAA级景点
介绍:白草畔是百花山的主峰,海拔高度米,是北京第三高峰,北京西南第一高峰。百草畔自然风景区面积19.2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82%,海拔高度最低处也比城区高多米。景区以百花争妍的高山草甸为特点,空气清新,环境幽美,气候凉爽宜人,夏季气温比北京城区低8-16度,是炎热的夏季旅游度假的佳处所在。
白草畔是北京地区唯一可乘汽车直达多米山顶的旅游景点,主要景点有山上八景和山下八景,还有观光农业、五千亩仁用杏基地、万亩松林、赏花园、采摘园等,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观光度假,热诚接待各类中小型会议、团体旅游和学生野外实习等。乘车路线:风景区紧临国道,距六里桥公里,从天桥或六里桥乘路汽车到房山,再转乘小公共汽车到四马台村即可。每星期六和星期日路汽车直达四马台村。
白草畔森林公园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野三坡的六大景区之一,位于河北省涞水县西北部,其东、北面与北京接壤,主峰海拔米,为北京周边四大至高点之一,正处太行山与燕山交界处,森林覆盖率达76%以上,素有“绿色明珠”之美誉。
白草畔森林公园属以森林景观为主的山岳型森林公园。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势刚劲挺拔,林木茂密,遮天蔽日,花草丰盛,异石林立,山泉甘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春夏秋冬异彩纷呈,景色随季节更替而色彩变幻。春季紫丁香、野玫瑰、杜鹃花次第绽放,漫山遍野、争奇斗艳、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夏季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秋到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据专家考评园内有种子植物约91科种,蕨类植物11科38种;共有脊椎动物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5种。被誉为“天然植物标本库”和“野生动物王国”。园区内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个,为北京市区的倍,堪称“天然氧吧”。
主要景观有:冰川杜鹃、密林雪浪、空中花园、栎林棠秋、石顶观日、二林竞秀、暴马丁香、风动石等。
白草畔森林公园是集森林、石林、甘泉、珍稀植物、野生动物、云海日出等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美丽迷人的自然景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真正实现了森林旅游和林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白草畔为AAAA级景点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境内,紧邻山西省五台山,地理坐标为:东经o46’~o56’,北纬38o45’~38o56’,总面积00公顷,最高海拔.5米。
该公园以森林植物多样性、典型地质剖面、奇特地貌景观——天生
桥以及瀑布群为主要特色。公园内植被覆盖率为95%,森林覆盖率为80%。在海拔米以上,呈山地草甸景观,开花季节,群花争艳,植物种类有金莲花、委陵菜、黎芦、野罂粟等。公园内有一九连瀑(天生桥瀑布群),其中,第五级瀑布落差60米,第九级落差.5米。 阜平县是一块孕育革命的红色土地。中国0成立不久,就有一批先进人物在此传播革命火种,建立了0阜平县小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挺进阜平,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被誉为“模范根据地的模范县”,并一度成为晋察冀边区的首府。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阜平工作和战斗过,阜平大地上因此留下了众多革命胜迹。
位置
阜平县地处太行山腹地,东距保定市公里,东北距北京市公里,东南距石家庄市96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照片(20张)公里,西距五台山78公里。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至五台山的交通线上,地理位置优越。
地理特征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
景区主要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岩石矿物成分复杂,纹理构造多变,在许多地段出现斜长角闪石片麻岩和斜长角闪花岗岩。变化程度较深,矿物之间排列明显,节理比较发育,时代为太古宙,距今约28亿年前以上,是太行山腹地坨梁巨大地理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精华景观天桥及其多级高大瀑布,就是由这种斜长角闪花岗片麻岩构成,这在公里长的太行山脉中当属独特的地层结构系统
气候特征
该区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2.5℃,一月最冷,平均气温零下3.2℃,七月最热,平均26℃。年降雨量.6mm,最大降雨量8.9mm,最小降雨量.4mm,无霜期天。高处气候寒冷,六月上旬在海拔1m以上背阴处仍有冰雪覆盖。
物种丰富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
景区植被属华北植物区系——半旱生森林丛草原植被区系。植物呈垂直分带,m以下有油松、杨树、柳树、揪等8种及各种经济树种。1m~m之间生长松、桦、柏、胡枝子等,m以上有少量桦、山杨、杂木林及六道木、毛榛、苔藓等灌草丛分布,0m以上为落叶松。园区植被茂密,分天然次生林和人工飞播林。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密林深处栖息着许多珍禽野兽,如山鸡、鹰、猫头鹰、布谷鸟、红斑鸠等30余种,兽类有松鼠、山羊、狍子、狐狸等。
交通
这里的交通十分便利。从国家二级公路定龙公路东下关取道至景区的旅游专线公路,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水准,适合旅游的各种车辆,出租车、小巴每半小时一趟,方便快捷。 门票:50元/人
游览时间:1天。如果想同时游览天桥景区周围的三条相当不错的沟谷,则3天为宜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为AAA级景点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中国清代军政衙署建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中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直隶总督驻此,至清朝灭亡()。
古城保定的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机关,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直隶总督驻此,至清朝灭亡(),直到清亡后废止,历经年,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历史内涵十分丰富,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民国年间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日伪和-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驻此。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管辖区域
直隶总督统辖的区域,远远大于今河北省的行政区划,尤其到了晚清,管辖区域达7州个县,行政区划伸展到内蒙古、山东、奉天、山西境内的一部分,南北长2余里,东西宽直隶总督署
0余里。随着外交、通商、海防事务的增多,清廷又增设了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并规定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晚清兴办近代海军时,朝廷又命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负责筹建,可见直隶总督在晚清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封建王朝的重臣,有的直隶总督在任期内也为地方办了些实事。史料记载,同治年间的曾国藩,曾由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而正式就任直隶总督。当时的直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到处是一派破败不堪的景象,满地灾荒,民生凋敝,再加吏治-,武备废弛,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曾国藩上任后,一是整顿吏治,减轻民负,严令各地“不准于应征钱粮之外,加派分文”,告诫各级-要“视民事须如家事”,为民众“休养生息”创造条件;二是清理狱讼,对长期积压的各类民刑案件进行了审理,并制定了《直隶清讼事宜十条》;三是治理河道,永定河清淤并加固南北两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灾的发生;四是赈济灾荒,采取了相应的救济措施。曾氏就任直隶总督虽只有一年多,但其所做所为,却对当时辖区内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历史地位
直隶,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清王朝问鼎中原后承袭明制,在全国继续推行行省制度,地处京师附近的北直隶被改为“直隶省”。清初所设置的直隶省,至光绪年间,其辖区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明代临时性的军事官职“总督”,逐渐成为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乾隆年间督抚制度日趋成熟后,直隶总督因直隶省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全国八督之首。
直隶总督权重位显,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其权利已大大超过直隶省范围。因直隶地处京歌,拱卫京师,稍有-,便会危及朝廷,故直隶总督一衔非重臣莫属。
总督作为朝廷派出的命官,并逐渐形成官制从明代开始清代定鼎北京以后,总督、巡抚的设置进一步走向制度化,清初有一段曾经是督抚并存。不久,总督由临时派遣转为定制,由专管军务发展到综理军民要政,实际已成为地方最高军事、行政长官。直隶总督的权力很大,一般为正二品-,凡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统管全省官吏任免、节制军队、诉讼审判、外交处理、题奏咨请、省例定制、岁计审核等军民要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方方面面,代表清政府管理一方,又向朝廷负责。
直隶是天子脚下的畿辅重地,其地位较他省为重。直隶总督经历了由中央直辖到地方统辖的过渡时期。统兵是总督的专责,直隶总督统兵除了维护地方安全外,还负责保卫京师的重任,因此当时有诗云:“三资辅为政,屏藩卫帝京。”说明朝廷对直隶总督统兵保卫京师格外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