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田志慧,沈国辉
摘要:从杂草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绿化价值、育种价值和其他价值等5个方面论述了杂草作为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途径,以期为正确评价杂草、科学管理杂草提供借鉴。
///
在传统观念中,杂草作为伴随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植被类型,被认为是“长错了地方的野生植物”,是分布广、危害明显且极需铲除的非人工种植植物,有百害而无一益,千是人们想到的是如何防除甚至消灭杂草。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开展的杂草科学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危害机制及其防除技术等方面,特别是对于农田杂草,通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在杂草发生消长规律和防除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使杂草防除技术不断向各种作物渗透,初步形成了杂草防除试验、示范、推广网络,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然而,作为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杂草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盲目地进行人为杂草清除,在遗传学上必然造成基因库的缺失,而在生态学上则可能因食物链的断裂和缺失而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一位生物学家曾精辟地论述:“大自然在创造生物的时候,似乎遵循了这样一条原则,即越是使人感到讨厌和危险的生物,越是可能含有某些罕见的宝贝。作为一种植物资源,杂草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防治草害的同时,充分认识并发掘杂草的潜在价值使其为人类所利用,是一种优势选择,更是一种必然趋势。
杂草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途径:
01
食用价值
人类的祖先千百年来一直在进行植物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认识并进行开发利用,现在食用的谷物、瓜果和蔬菜中,许多即为从野生植物中筛选出的物种。统计《中国农田杂草》中杂草名录,种杂草中有54种以“菜”命名,如蔽菜(Houttuyniacordata)蓝菜(Thlaspiarvense)、炖菜(Rorip-paindica)等。查阅《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两本著作均称这些物种为“救荒草本”,即在食不果腹的年代,这些杂草曾作为救荒野菜使无数生灵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即使现在,这些物种中也有部分仍在某些地区食用,不仅味美,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功效。如芹菜(Capsellabursa-pasto-ris)即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原产中国,目前遍布世界,我国自古就采集野生并菜食用,早在公元前年就有荐菜的记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郊区开始种植,至今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荐菜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不仅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可降低血压、健胃消食,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疾病。又如紫首蓿(Medicagosativa,俗称金花菜),见载于陶宏景《名医别录》,各地有野生,亦有栽培,古称首蓿,原本是马吃的,据说是张赛出使西域从大宛带回来的,目前已成为四大绿肥之首,深秋播种,早春猛涨,人们把顶端又壮又嫩的草心割了炒食,即为今日上海人所说的“草头",这种野菜现在也渐渐成为"园蔬”了。再如马兰(Kalimerisindica),别名红梗菜,原产中国和日本,原为野生种,生于路边、田野、山坡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中医认为马兰性味辛凉、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效。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饥荒”这个词已很少再被人们提到,但在回归大自然的潮流中,一股悄然兴起的“绿色“风也正在逐渐影响着现代人的观念和生活,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吃野菜(杂草)更成为一种时尚。作为真正纯天然、尤污染的绿色食品,野生蔬菜因为自生自长的特征,其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不仅可与栽培的蔬菜相嫦美,甚至有些品种比普通栽培的蔬菜要高出许多倍。在味道方面,野生蔬菜往往都有一种特殊的野味和清香,味道鲜美,清香爽口,别具风味[12]。此外,许多杂草还可代替饮料植物,如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野菊花(Dendranthemaindicum)、白花碎米荐(Cardamineleucantha)等喝起来清香可口,均不失为上等饮品[1,]。可见,野菜的独特价值和魅力以前多被忽略和埋没,相信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和观念的更新,将会有更多的杂草被人类食用[15]。
02
药用价值
中草药是中医用来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之一,也是中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千百年来,中草药挽救了众多垂危的生命,普通人更是脱口便可道出几种中草药[15]。在《中国农田杂草》杂草名录中,就有59种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的药用杂草,如马齿览(Portulacaoleracea)被我国卫生部定为既可作为食品又可作为药品的保健食品原料之一,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还含有丰富的SL3脂肪酸及维生素A等物质,而SL3脂肪酸是形成细胞膜尤其是脑细胞膜与眼细胞膜所必需的物质;蒲公英(Toraxacummongolicum)对利尿有非常好的效果,其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作用,叶子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根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风湿。此外,点地梅(Androsaceumbellata)可治疗扁桃体炎、喉炎、百日咳、夜盲症;地锦草(Euphorbiahumifusa)可治疗痢疾、肠炎、尿血、便血、痄肿;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de-currens)可治疗感冒、急性喉炎、扁桃腺炎;车前(Plantagoasiatica)可利尿、明目、咳嗽祛痰,并可治疗尿路感染;刺儿菜(Cirsiumsetosum)具有止血祛密的功效;泽漆(Euphorbiahelioscopia)具有消肿、轻身、治疗热咳嗽的功效;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具有清凉解毒、活血喉咽的功效等。最近研究发现,盐地碱蓬(Suaedasalsa)种子内含有y-亚油酸,属千人们常说的脑黄金范畴,对人体的器官机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多种硬化症、风湿性关节炎、气喘、肥胖症有一定疗效,并可抑制癌细胞生长,在临床上可作为抗血栓、动脉硬化和降血脂药物[14]。
杂草作为药用的另一种形式是驱杀害虫。早在我国周代,即把野菊花作为杀虫之物,此后,菊科植物中的许多种类被用于驱除害虫;从公元前1世纪开始,艾(Artemisiaargyi)即被用于种子储藏,此措施一直沿用至今。除艾之外,苍耳(Xanthiumsibiricum)、辣萝(Polygonumflaccidum)等也被用于种子储藏。元代前后,养蚕业也利用菊科植物的特性,置蚕千嵩稍之上,达到免除蚕病的目的[16]。如今,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增强,对农产品无公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某些杂草可提取有效成分,配制成无公害的天然农药,在替代化学农药防治农田病虫害的同时,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且防病虫害效果好、成本低、对人畜无害。如许多有毒植物如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入龙葵(Solanumnigrum)、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等的水浸滤液,可用作生物农药防治红蜘蛛、菜青虫、岈虫、地老虎等农业害虫[8]马齿览可防治棉岈虫,打碗花(Calystegiahederacea)可防治红蜘蛛,泽漆可防治小麦吸浆虫、粘虫、麦岈等[1,]。近现代研究表明,菊科植物中的一些种类含有嵩酮、-丁香烯、侧柏酮、1,8-桉叶油素等成分,这些物质中有的即为合成天然杀虫剂的原料[16]。可以说,深入研究杂草的药用特性并从更广泛的角度进行合理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03
绿化价值
杂草具有高敏感性、强可朔性的特点,可不受人的意识支配而在城市区域广泛分布[17]。长期以来,城市绿化工作中将及时铲除绿地中的杂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保证人工绿地的“干净整齐"而杂草对千园林绿化的作用则往往被忽视。近年来,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深入人心和人们对自然美、生态美的追忆,人们对城市绿化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度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8],杂草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势必会受到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