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推选出15株古树“树王”,邢台县前南峪村的“板栗王”跻身其中。
省寻找最美古树活动办公室组织林业、园林和高校有关专家、教授召开河北省最美古树审定会,对入围古树进行逐一审核,经专家认真筛选,推选出棵为“河北最美古树”候选树,从中筛选并现场复核,确定“树王”15株。市林业局推荐的邢台县前南峪村“板栗王”,以树高cm、胸围cm、冠幅cm的生长指数及年的树龄,被认定为河北省“树王”。
此外,邢台县龙泉寺乡前敖峪村的一棵酸枣树、临西县大刘庄乡陈新庄村的一棵杜梨、内丘县南赛乡神头村的3棵侧柏、邢台县皇寺镇郭村和任县西固城乡前台南村的2棵槐树、临城县赵庄乡驾游村的1棵黄连木以及邢台县长信林场白云山的1棵油松也跻身“河北最美古树”名录。
板栗王位于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生态观光旅游区。该树为板栗树俗称栗子属于壳斗目壳斗科栗属,树龄年左右,树高2厘米,胸围厘米,冠幅厘米,生长旺盛,年产板栗多千克。该树树体高大,古木参天,果实个大味甘。前来观光的游客,无不驻足观赏。该树年代悠久有着极其珍贵的保护程度和经济价值,邢台县人民政府已对该树立碑,设置围栏,加以重点保护。
据传,前南峪村的“板栗王”是经唐朝女皇武则天颁旨策封昭告天下的奇树。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前南峪村自古就有种植板栗得天独厚的良好自然条件、品种优势和成熟技术,其盛产的干鲜果除当地人民自给自足外,还经常运出大山畅销全国各地,板栗树成为了当地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白云山不老松古松位于邢台县白云山东岭三教堂子孙殿前,共2株,树龄千年以上,俗称白云山不老松。东侧一株树高28米,胸围厘米,冠幅15×15米,树干上下通直,雄伟挺拔,高耸入云。西侧一株树高16米,胸围厘米,冠幅17×14米。古松的根部像一条蛰伏的巨蟒盘绕在石缝间,鳞片斑斓的树干笔直向上,蓬勃舒展的树冠遮天蔽日,探出悬崖之外。两株古松一个像顶天立地的武士,刚健而又质朴,一个像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在诉说着白云山的历史。
临城驾游黄连木位于临城县赵庄乡驾游村,树龄0年,树高15米,胸围厘米,冠幅13.5米。生长旺盛。邢台杜梨王位于临西县大刘庄乡陈新庄村清临渠东侧的陈氏祖坟地,树龄年,树高10米,胸围3米,冠幅15×15米。目前生长非常旺盛,豪气干云,浓荫如盖。内丘九龙柏位于内丘县南赛乡神头村鹊王庙前。据考证九棵侧柏为一次栽成,树龄在年以上,古柏高约13米,平均胸围厘米,平均冠幅7米。九株柏树隆起的树根粗大而裸露于岩石之外,又似龙爪深深嵌入岩石,纵横交错,树躯苍劲挺拔,树冠枝叶青翠,参天遮日,树、石、根浑然一体,犹如风卷云涌,龙盘蛇戏,远远望去就像飞腾的巨龙,气势如虹,绝世奇观,闻名天下。明代邑人崔数仞咏九龙柏曰:“柏生山石石生柏,根入石山山作根;石山柏根同一体,石山不老柏长存”。相传这九棵柏树为华夏名医扁鹊的9个弟子的化身,象征着扁鹊九个弟子守伴恩师,图报师德,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情怀,与“飞檐拔空、气势宏伟”的鹊王庙古韵相映成辉。
南宫崔村移民柏位于南宫市垂杨镇崔村郭姓祖坟,该侧柏树龄0余年,树高8.5米,胸围厘米,冠幅11×14米。郭姓家族于年在树周围砌砖围栏加以保护。任县隋槐任县隋槐位于任县城东西固城乡前台南小学校院后(原清凉寺遗址),树龄1余年,树高12米,胸围0厘米,冠幅15*13(平均14)米,树旁立有“隋槐碑”两块,古槐主干北侧大部分干枯。洞内又生出一株子槐,胸径已达50cm形成独特的母子槐奇观。该树较其他槐树早半月发芽,晚20余天落叶,当属槐中之优种。现为县重点保护文物,此树已被国家林业局编著的《中国树木奇观》收录。据明嘉靖年碑文载:“先有古槐一株,后建清凉寺。”清康熙初年碑载,其寺“方圆十八亩,僧房二百余间,住僧三百余人,古树五百余株。”民国初年僧去寺空,而古槐仍在。
郭村元槐位于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故里—邢台县皇寺镇郭村。四株国槐中最古老一株在该村东西街中心位置,据传为郭守敬祖父郭荣所栽,属于豆目蝶形花科(豆科)槐属,树龄年,树高0厘米,胸围厘米,冠幅厘米,主干中枯炭化裂为两主干。两主干相距70厘米之远,宛如两株古槐,新枝生长旺盛。风烛年残的古槐,光滑的树干被岁月的苍穹刻出了一道道刀疤似的伤痕,腐朽的树枝见证了一路风雨,多少春夏秋冬的轮回。这株古槐年代久远是对历史文化的美好见证,极具有保护价值。古酸枣该酸枣树位于邢台县龙泉寺乡前敖峪村村前,别称山枣、棘子,属于鼠李科枣属,该树大约1多年,树高1厘米,胸围厘米,冠幅厘米,高大雄伟,直插云霄,枝繁叶茂,错节盘根,年代悠久,古老而又久远的酸枣树实属罕见。酸枣仁为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相传,公元前神医扁鹊就对枣仁的药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经长期实践,认为酸枣仁具有补肝、宁心、安神之功效。明代名医李时珍为寻草问药游历全国,曾到邢台县龙泉寺一代采集药物标本,发现前敖峪地区野生酸枣仁仁饱、色红、长期不蛀、品质优良,经细致勘验和分析,认为此地酸枣仁为枣仁中的极品,于是写入中国药学经典著作《本草纲目》之中,确认了“邢枣仁”的药学地位,为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说当年李时珍以这株野生酸枣古树的枣仁进行研究和分析。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